重返高中
高中的变化
毕业之后,高中变了很多。在操场后面建了体育馆,而且学校后面那条小河,以及附近的荒地,都被归入学校的范围了。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很多。原本的正门变成了后门,新建了一个更气派的大门。
在学校门口看着以前小小的高中变了模样,心里还是很开心的。想着要见到班主任了,突然又有点紧张。印象里上次见他应该是大一的时候,那时还能有几个同伴,现在大家都很忙,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回来。
我的班主任
原本还担心这么久不见,会没有话可谈,没想到能和他聊一上午。似乎是因为穿着的问题,班主任看起来更加像是中年男人了。印象里高中那会,他看起来还是挺年轻的。
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话题,似乎永远都会围绕着学习和日常生活,少有打趣和玩笑。
在他面前,我似乎还是当初那个说着“你让我把目标定为年级前几,我现在做到了。”的那个孩子,不管过了几年,还是他的学生。
高中那时候只想着好好学习,没那么多烦心事。偶尔以为自己成绩不错骄傲一下,在其他同学面前像个爱炫耀的小公鸡。现在想想真的很轻松,也很快乐。
班上的同学似乎对班主任都有点偏见,总说他不靠谱,没其他班主任好。但我感觉,从心底他们还是非常认可他的,说的话似乎都是在开玩笑。老师说,毕业之后,很多人都私下和他有联系,更让我确定是这样。
和他聊了很多,说了自己目前的现状,说到了未来的发展,说到了曾经的我们,还有现在的学弟学妹们。看得出来,老师对我回去看望他很开心,对我现在的发展也很满意。以后再回去可能得等毕业了。时间过得很快,总感觉还想呆在学校,呆在我的高中生活里。
给高中学弟学妹们的话
最后临走,在他现在带的班级里和学弟学妹们讲了点话。是,他还是做班主任,但是带的学生,却不是第一届了。
看着学弟学妹们稚嫩的样子,心里感慨更多了。想说很多,又不知道从何说起。
简单的提了一下自己认为高中很重要的学习方法,又提醒他们不要早恋。听老班说,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质量高了,而且都不在乎学业,没什么目标。我想,可能只有到最后,他们才能明白,高中是最应该好好读书的时候。
最后还是提醒他们说要目光放长远点,但是,我感觉,这时候的这些小雏鹰,不到最后是不会明白这个道理的。
讲的比较乱,后来回去也挺后悔,应该早点准备这个讲话。很多我认为应该告诉他们的,还是没有想起来。
回去后的感叹
高中,一个呈上启下的阶段,真的很重要。我认为除了好好学习,埋头刷题,学习方面还需要自我总结,好的学习方法从来都是自己总结出来的,别人的,真的不一定适合。这些总结学习方法的能力,并不是只适用于高中,大学乃至未来的生活都会用到。直接的表现就是,别人感觉你比他聪明,其实只是学习能力的一个提升。
除了学习,我认为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培养也很重要,当然,这是在大学才发现的。必须在高中就培养出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,比较平稳的,最好是积极乐观的心态。如果在高中这方面忽视了,结果很可能是大学的时候,承受不住各种压力,各种挫折失败,一次次的让自己崩溃。如果乐观还好,悲观的话,那带来的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后果,被压力打败,对未来没有希望,对自己没有信心,那很可能就会有抑郁症。
除了这方面,还有需要重视的是对未来自己发展的一个规划。简单说就是自己未来的职业。这个选择,可能决定未来的人生。高考填专业,一方面是要看自己感不感兴趣,另一方面,是这个专业是否有前景。
我认为,感兴趣可能要占到0.7的权重,前景可能只占到0.3。从大学开始,更多的是兴趣驱动。
你应该做的是,将自己非常感兴趣的,有点兴趣的,可能感兴趣的,所有方向都列出来,然后在这里面挑选最有前景又有兴趣的。
人生最完美的,就是能够把自己的兴趣作为职业。而这个决定权,在高考填志愿那时候的你手中。
如果你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,而是热门专业。那你要做的就是,在大学四年里,尽量对这个方向培养出兴趣。实在不喜欢,那你在大二下学期前就应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。否则除非你不读研,不然会很累。
如果你在高中找到了自己兴趣所在,又能学有余力。那希望你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一下那方面的基础知识。
你高中学的基础,都是你大学比别人优秀的资本。
我是多希望当初能这样给学弟学妹们讲讲啊,这样他们会少走很多弯路,会有一个长远的视角。不会像我这样,只有自己吃了亏,才意识到当初应该怎样怎样。
大学三年
在学习、生活和情感,这三个方面中,引路人在学习方面的作用算是最大了吧。
而生活和情感,这需要自己真正经历过,体验过,感悟过,才能有所收获。
学习方面
这三年,回想起来最大的感受还是过的太快了。
另一方面可能就是遗憾了。从大一开始,就因为各种踩坑,没能把握很多机会,挺后悔的,后面也在尽力弥补。
听过一句话说的挺好,“人活着就是会后悔的,我们要做的,就是尽力去弥补。”
大学三年,大一一整年的基础课,数学占了大头。现在才发现,那些课都是以后学习和科研要用到的,不存在无用这种说法。大二就开始有了专业课,而这些专业课,是我们能够实习工作的基础,也是考研保研的一个重点考察部分。总的来说,基础知识收获还是很多的。
但是在算法、竞赛、论文、软著等这些加分项上,真的还是欠缺很多。如果大一能够知道算法的重要性,打一年半年的ACM,如果大二能够重视竞赛,花更多的课外时间而不是只是假期,在准备竞赛上,可能竞赛成绩会更好。如果当时选择多加一个实验室,可能本科懂得会更多,也更有可能遇到带本科生的导师。如果大二下能够知道论文的重要性,着手发论文,那保研或许不会那么坎坷。如果夏令营多投几个,而不是只抓南大和东南,或许我保研之路不会这么提心吊胆,预推免和九推会冒着很大的风险。
幸运的是,三年历程有惊无险,后期弥补了很多。何况如今都懂了,未来也会更加主动地取借鉴学长学姐们的经验,尽量避免研究生三年踩大坑。
生活方面
逐渐从一个青涩的高中生,只在象牙塔中生活过的高中生,变成了一个已经被叫叔叔的,慢慢接触社会的青年。
从前的生活真的很轻松,没有那么多烦恼,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妈妈挡着,活像一只小雏鹰,自由、奋发向上。
而今,开始独立生活。接触了社会上的一些人,才知道怎么说话,怎么做事,怎么和社会人群相处。
发过了传单,才知道赚钱是多么不容易,也要体谅基层工作者。
不要给保洁叔叔阿姨添麻烦,不要冷漠拒绝发传单的人们,不要对他人那么冷漠。因为只有当你被无数人拒绝之后才知道,这是多么难受的一种感觉。
做过了家教,才知道生存不一定非要卖苦力,自己的知识也可以作为生存的资本,要多挖掘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的价值。
接触的人多了,终于知道要注意形象。穿衣、护肤、发型甚至培养气质样样不可少。好的形象无形中也能提升自我价值。
被别人依赖过,才明白,独立是多么重要。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,不光是一种本分,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。
情感方面
….未完